一时二十分。
就姿态调整而言,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效率了。
“这倒不是。”
常浩南摇头:
“就算是完整的、覆盖全球的中继通信网,主力也会是百公斤级别,最大不可能超过一吨的中小型卫星,本身其实不会面临挠性振动过大,影响设备工作状态的问题。”
“那……”
沈俊荣面露好奇。
“有备无患嘛……”
常浩南说着把耳机放下,站起身准备活动一下筋骨。
青鸾星座的四颗卫星技术指标完全相同,02号姿态调整的顺利完成已经验证了整个技术的可行性,后面三颗卫星无论风险还是压力就都要小上很多了。
“眼下,卫星的主流结构还是中心刚体-挠性附件的形式,但随着航天器功能的不断多样化,结构也迟早要发展到全挠性,比如日本计划在2005-2006年发射ETS-VIII工程试验卫星,就有单边约20米尺寸的可展开天线,几乎已经完全不符合传统构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