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做项目的时候,顺便研究过类似的问题,刚刚又把结论稍微推演了一下而已。”
这种解释显然并不能完全消除刚刚那句话对于郭立强世界观的打击。
不过,至少后者的表情已经不似一开始那般抽象。
常浩南见状,也就不耽误时间,沿着刚才的内容继续了下去:
“总之,这三种算法,我在这用纸笔肯定跟你说不清楚,而且更关键的是,我现在也不好说到底哪种效果更好。”
“所以不如这样,你回去之后,先处理一下导弹飞行过程中的优化控制问题,咱们这个型号的弹道轨迹特殊,射程又太远,只靠传统的轨迹转弯控制率很难满足要求。”
话题总算回到了郭立强比较熟悉的领域:
“您的意思是说,这個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不能简单走高抛俯冲弹道,所以需要由弹翼提供比寻常空空弹更大比例的升力,才能维持住射程和弹道高度?”
常浩南把手里的报告翻到前面的某一页,指着郭立强画在上面的那张作战原理图:
“不光是这样,对于打出去的前两发探测弹来说,中间还需要持续调整弹道走向,最好是能打出一个类似括号的水平弧线过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