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7章 没办法,他给的太多了 (1 / 6)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对于常浩南而言,和与姜甫和之间有关垂直起降发动机的讨论,只能算是这次测试工作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

        SB101高空台的改进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剩下的那点工作也有徐洋和624所的工程师们负责,他完全没必要去插手。

        所以,之后的两天时间里,常浩南的主要工作,基本就是跟李荣在和姜甫和等人一起,针对以电控方式为主的航空发动机地面测试编写一份新的评定指南。

        当然,相比于两年前那一波几乎引发整个航空产业天翻地覆的大动作,这一次只是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添加补充性内容。

        从技术上讲,工作量大概只有一项完整国军标条目的零头,而且也同样不需要常浩南去完善全部细节,只要能提纲挈领把需要完成的核心条目确定下来即可。

        剩下的任务,自然有624所这边负责具体完成。

        更主要的是,如今,已经彻底没有了来自技术层面以外的压力。

        要知道,当时常浩南把那份《航空发动机进气畸变试验与评定方法》交给阎忠诚的时候,后者甚至没敢在第一时间直接表态,而是几乎连夜就把东西送到了国防科工委。

        至于后续,自然就是丁高恒拍板更新国军标相关内容,然后趁着波音并购麦道所引发的机遇,把整个民用航空产业的管辖权收拢到科工委旗下。

        这一连串动作看似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但背后实际上也隐藏着诸多凶险。

        尤其在96年年末,科工委最开始决定实质上叫停MD90项目,转向与图波列夫合作搞C808/909的那段时间,丁高恒在高层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如果不是后来常浩南通过跟欧洲航空局,以及空中客车公司的合作,让波音和麦道被迫同意了一系列过去在梦里都不敢想的条件,证明了新路线正确性的话,难保不会被原来的既得利益群体反扑成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