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4章 3.75代航发的测试准备 (1 / 7)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当常浩南在测试车间见到海谊德的时候,后者正手持对讲机,面色严肃地指挥现场技术人员把B0101号原型机从专用的发动机托架转移到高空台的吊具上面。

        相比于过去以液压机械式为主、辅以部分模拟信号式的航发控制系统,有全权限数字控制能力的涡扇10在外形上看起来要简洁很多。

        因为大量原本用作控制和动作功能的液压和气压管路被取消,变成了分布在飞机周围的几个发动机控制单元以及电缆线。

        除了能减小这些复杂机械结构本身带来的可靠性问题以外,也能顺便给发动机减少不少重量和成本。

        再结合相比第三代航发本就更加简洁的2级风扇+7级高压压气机结构,最终把这台发动机的国军标自重降低到了相当惊人的1560kg。

        作为对比,F110和AL31F两种典型的第三代发动机,按照国军标计算的自重都在1750-1800kg范围内。

        当然,1560kg仍然不是终点。

        之所以管涡扇10叫3.75代发动机,就是因为虽然它的结构已经几乎无限向四代靠拢,但大部分材料和生产工艺仍然是第三代发动机的水平。

        毕竟对于华夏航空工业来说,在此之前连生产第二代的涡扇9都颇有些费劲。

        因此,为了保证项目的时间表不会受到材料问题的影响,常浩南在进行总体设计时并未在机匣和叶片等部分采用特别激进的减重手段。

        典型的第四代发动机,如F119,甚至可以把重量控制在1450kg附近,从而实现接近11的海平面理论推重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