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四五个……”
王康很快捕捉到了他这段话里的重点:
“也就是说,你认为这种机动性的持续性不强。”
“没错。”
付国祥点了点头:
“小后掠角状态虽然可以提供很好的瞬盘能力,但阻力也非常明显,加上这架飞机的自重还是太大,发动机的推力又不够,稍微折腾几下就会出现能量不足的问题,从而陷入被动。”
“就我已经飞过的两种三代机来说,只要歼11不在刚一照面的过程中被打个措手不及,后面应该不难凭借能量和武器大离轴角方面的优势取胜,同样的道理,歼11换装跟这架飞机性能类似的1493自用型雷达之后,在中距弹对射和躲避的过程中也能积攒起足够的能量优势。”
“不过,如果是二代机的话,哪怕是歼8C这样二代机之中的翘楚,也需要一些针对性的技巧才可能打赢,或者是干脆一点,利用速度优势快打快撤,当然歼8C并没有米格31或者米格25那样超过2.8甚至超过3马赫的绝对速度优势,仍然需要小心应对。”
“哦对,虽然F14的机翼后掠角不需要飞行员手动调整,但是机翼变化的过程比较漫长,大概只有6-7°每秒,而在这个过程中,飞机会处在一个极难控制的状态,如果能抓住这个窗口的话,就可以占到很大便宜。”
实际上,会给出最后一条评价,完全是因为付国祥没有驾驶过其它可变后掠翼飞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