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只要是个有工业能力,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这也是常浩南乐于见得的事情。
一方面,以华夏目前的总体工业水平来说,除了一部分重点领域以外,确实还做不到完全填充日本人留下来的市场空缺。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能把水搅混最好。
否则再怎么大的新闻,如果不能持续跟进影响力的话,人的记忆力都是非常短暂的。
要是真让日本人卷土重来,那肯定要比什么韩国巴西土耳其还有一票东欧国家要难对付。
另一方面,这样也有利于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反正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国家都在落井下石,不仅是有意蚕食欧洲的中低端市场,而且还纷纷在国内掀起对几个涉事品牌的调查。
只不过,因为是常浩南一手策划了这件事,所以华夏这边肯定是准备最为充分,获益相对比较大的。
总之,一轮极限操作下来,虽然不至于说完全干碎日本制造业,但可以肯定的是,后者必定要提前二十年走上下坡路了。
而考虑到日本的金融业实际上在更早一些年就已经基本完蛋,一个在虚实两条路上都走不下去的国家要如何发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