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李院士,不知道曙光2000的研发进度怎么样?”
“目前曙光1000和曙光1000A的计算速度,已经有点跟不上我们的需求了。”
面对常浩南的强势催更,李杰稍微盘算了一下目前的时间表,然后回答道:
“不出意外的话,曙光2000-1今年下半年就能投入使用,根据之前曙光1000A反馈的一些经验,新型号的计算速度大概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左右。”
“我现在想的是,要不要专门面向青藏铁路这样的超大型项目,提前给他们设计一款合适的超算,这样等到项目真正立项,我们的产品就算性能差一点,但是有现货不用等,总归还是能占到一些使用份额的……”
计算机硬件其实跟软件有异曲同工之处,不怕一时落后,就怕没有市场。
没市场就没反馈,也带不起来一整条产业链。
而常浩南去年掀起来的那一波超算热潮,算是解了曙光集团的燃眉之急。
否则资金链真有可能绷不住了。
但光是依赖一些高校,而且都是条件较差的二三流高校订单,长远来看肯定不是办法。
曙光系列超算还是需要在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