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功夫财大气粗的常浩南直接摆手:
“咱们现在不太缺钱,而且只要设备能尽早完工,哪怕在制造阶段多花一点钱,投产之后也能很快赚回来。”
到了常浩南如今这个位置,他所要考虑的就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
尤其对于重型模锻压机这样的大国重器来说,“造出来”甚至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如何让这台耗费巨大才完成研发的设备发挥最大化的效果,更是需要持续性考虑的话题。
这也是常浩南这段时间一直在推进与欧洲国家进行航空技术合作的原因之一。
因为大型飞机的零部件,尤其是结构件,属于模锻压机最主要的产品。
相比于拼焊,锻造件在性能、成本和工时上都占据绝对优势。
上一世,空客A380的机体结构件,就有相当一部分要交给俄罗斯的上萨尔达钛厂进行生产。
在华夏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生产200吨以上级别超大型飞机的情况下,把这台设备拿来赚欧洲人的钱,顺便积累大型锻件的加工制造经验,显然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