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按说不算复杂,但航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大、转速快,还需要长期在水环境里面高速旋转运行,对于一些零部件的精度、寿命、密封性都是考验。”
“不过,我们已经在跟国内外的几个供应商接触招标,应该能在年内投入试运行。”
常浩南之所以能想到把话题转到新试车台,其实还是因为刚刚跟任炳达聊起来过250发动机的事情。
哪怕是技术引进的型号,该做的测试也还是得做。
而镐发集团过去没搞过涡轴和涡桨,没有厂内测试的条件。
因此,听到姜甫和这样说,他倒也放下心来:
“那就好,涡轴和涡桨或许在国防领域的重要性上不及涡扇,但是在国民经济领域一样能发挥重要作用,还是不能太偏科。”
对于刚刚提到的供应商问题,常浩南倒是没太在意。
毕竟他不是试车台的总师,没有权限干涉这种细节。
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只要能保证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了提高项目总体效率,选择进口的货架产品作为供应商并没有什么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