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88章 脉动生产线,歼11的结构升级问题 (4 / 8)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实际上,姚梦娜搞出来的这套东西已经十分接近后来的“脉动生产线”概念。

        而且巧合的是,前世的脉动生产线也是先在镐京投入应用,然后才推广到整个航空工业系统的。

        只不过90年代末的计算机硬件和算法水平都还比较有限,因此对这种高级生产方式进行优化的难度很高。

        “也不能这么说。”

        刚刚一直没说话的何明终于开了口:

        “其实,最开始用新方法总装前面两架飞机的时候,效率还没有原来的连续移动生产模式高。”

        “现在经过几次优化下来已经好很多了,说明这个办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只要能根据实际生产经验继续调整下去,肯定能达到理论效果的。”

        “我们毕竟才造了六架飞机而已,生产上的事情,急不来的。”

        何明的安慰让姚梦娜的情绪明显好了不少。

        “其实,我也尝试过用你和徐洋姐开发的那个差分进化算法,从数学角度上进行优化,但是……效果不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