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吧,结构太冗杂了,而且多体相对运动也不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没必要体现在标题这种字字如金的地方。”
徐洋从办公桌旁边的纸箱里给自己拿了瓶水,喝了一小口之后继续道:
“其实论文看多了你会发现,各国研究人员写出来的内容都很有特色,光看标题就能八九不离十地猜出来作者的教育背景。”
“以前日本人和印度人的英语也算不上规范,但是后来太多这两个国家的人开始当审稿人、编辑甚至主编,这些不规范的内容也就慢慢被大家习惯了。”
“竟然是这样?”
常浩南直接就是一个目瞪口呆。
难怪到了他上辈子发论文那会,环境已经变得宽松很多了。
没想到徐洋看的却很是通透:
“当然,科研过程所用的语言本来就是实力体现的一部分,大多数国家最多也只能改变一下大家的语言习惯,但还是走不出英语这个框架来。”
“反倒是苏联人,哪怕现在已经解体了,还是很少发表除了俄语之外其它语言的研究内容,我在伯克利读博士那会,组里面甚至专门有俄语翻译,负责搜集和处理这些东西,尤其是控制学理论相关的资料。”
“我之所以毕业就选择回国,也是希望能以一个华夏学者,而不是美国学者的身份,提高我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和话语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