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哪怕经过常浩南的一番爆改,截击机血统的歼8C也实在不适合作为表演机。
机动性倒是足够生猛,但敏捷性和反应的精确性还是差了点。
况且也有点太贵了……
而在这个时候,恰好赶上歼教9作为十号工程的进气道验证型号立项。
林海军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机会,把飞机的设计草案摆到了空军领导的案桌上。
总得来说,歼教9的操纵性远超原来的歼7EB,并且双人座舱也允许一名飞行摄影师进行伴飞摄影。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至少是一架“尖头飞机”。
对于不太懂行的观众来说,它看上去甚至跟美国雷鸟表演队用的F16差不太多。
毕竟飞机在天上做动作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也就只能看见个轮廓。
于是,才有了这次体验飞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