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飞机不稳定,故障率高,老飞机飞得太多,故障率也高……
这时候,12架飞机已经离开滑行道回到了停机坪,丁高恒也放下望远镜:
“更远的我不也太清楚,但是84年那会,参阅飞机的勤务保障,是专门从航空工业系统各制造厂集中了一批的技术人员才完成的,哪像现在,直接从受阅部队抽调就能完成任务。”
“说起84年阅兵……”
郑良群也插话道:
“我们之前把强5从这次阅兵序列里面踢出去,就是因为上次发现这个型号内油量太低,完成整个受阅任务之后余油很紧张,万一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盘旋两圈,油量就到告警下限了……”
二人聊起十五年前的时候,语气倒是都很轻松,有说有笑的样子。
毕竟这些属于忆苦思甜了。
不过现在回看,当年的形势绝对称得上是严峻。
80年代中期,华夏这边的主力还是仿制米格19而来的歼6——
歼7i的产量很小,歼7ii直到1986年停产,都仍然有不少技术缺陷没能解决,尤其是涡喷7乙由于提高了燃烧室温度,在装机初期曾经一度发生过烧蚀后机身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