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本身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品牌效应完全可以撑起更高的价格和更高的销售量。
但前提是,质量差距真的不太大……
有一件事情,在华夏只有作为NSK驻华夏办事处负责人的羽田俊介本人才知道。
那就是NSK在好几年前跟斯凯孚打价格战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保证利润,就暗中调低了量产型号的生产标准,但出厂检测报告的内容却还用的是以前的。
也就是说,NSK轴承的实际性能其实比所有人——包括只看过报告的庆景斌在内,所认为的要差不少。
在过去,他们的产品本来就介于高端的欧洲货和超低端的华夏国产货之间,哪怕性能低一些,也不会改变这种情况,所以几年下来也没出过什么大事。
然而现在,麻烦可有点大了……
就拿微型车举例子。
作为一个在华夏生活了好几年的日本人,羽田俊介非常清楚,买这种车的人大多数都是客货混装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在严重超载且缺乏维护的状态下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保修五万公里的轮毂轴承哪怕一万公里就坏了,用户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修车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车长期超负荷使用,肯定是不给保修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