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法俄都是菲奖的老牌大户了,所以他们的获奖倒是不至于像常浩南这样,能获得几千万,甚至上亿人的关注。
常浩南和另外三人一同站在台上,从特邀颁奖嘉宾,也就是那位大领导手中接过了金光闪闪的奖牌。
在轮到他时,二人握手的时间格外长。
“小同志,我们又见面了。”
尽管英语水平不错,但对方还是特地用带着江淮口音的中文说道:
“恭喜你,成为最年轻的菲尔兹奖获得者。”
“谢谢,也感谢组织对我的支持。”
常浩南这绝对不是套话。
他自打重生以来的,就是在一路破格和特事特办当中发展到今天的。
几乎每一步,都押着政策上可操作的极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