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04章 网络编码技术 (4 / 9)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听过对方的解释之后,常浩南在内心不由得发出一阵赞叹——

        这个“以量换质”的思路,哪怕搁在十几年之后,都算是相当先进的概念。

        虽然日后这一指导思想下最出名的东西可能是星链,但其实早在2014年空X画饼之前,华夏方面就已经在遥感卫星领域引入了相同的思路。

        拿出来产品则是“吉林一号”光学遥感卫星星座,最终计划部署超过300颗卫星,实现对全球任意一点重访周期小于30分钟的目标。

        几乎接近于实时侦察。

        而张维永的思路,甚至更加狂野。

        不仅要追求信息获取层面的效率,还要追求信息传递层面的效率。

        例如一颗卫星在地球另一边获取到了一条有效的图像信息。

        然后无需储存起来等待短则90分钟,长则几小时之后的通讯窗口,而是马上通过2-3次中继通信,将信息传回到地面的控制中心。

        将卫星侦察的时效性彻底压低到理论极限(也就是重访周期)附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