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是个近似圆轨道,优势是一颗卫星可以在一天之内扫过几乎整个地球表面,而且每天扫过同一个点的时间一致。具体到海洋一号,就是每天上午9时会通过通过我国的喀什测控站。”
“但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度不高,而受制于目前星载设备的性能,也没办法提供特别宽广的视角,所以每次拍摄的范围其实很有限……这样的卫星更适合对全球做普适性监视,而不是针对某一个点进行高频重访……”
“总之,对我国周边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监视,难度跟对全世界任意一个点进行24小时不间断侦察监视是一样的……”
“那地球同步轨道呢?”
陈达直仍然不死心,他当年上学是学导弹技术的,虽然不完全对口,但倒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地球同步轨道确实可以保证对一个比较大的范围进行连续监视,但轨道高度太高,需要非常先进的成像设备……这类设备几乎没有除了军用以外的任何需求,而且核心零部件被美国人垄断,就算我们现在和欧洲关系不错,也很难搞到成品。”
“另外,就算真把设备问题给解决了,也需要一颗体积非常庞大的卫星才能搭载,而且还需要很大的能源供应,重量也相应会提高……目前的东方红四号无论如何都不够,另外把十几二十吨的庞然大物打到地球同步轨道上去,又需要比长三乙大得多的重型火箭……”
“……”
显然,尽管华夏近些年来的发展已经相当迅速,但面对这种体系性的落后,仍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追回来的。
看着一脸“师傅求求你别念了”表情的陈达直,主管整个航天产业发展的栾文杰略显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口安慰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