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担心讲浅了别人觉得不够细,讲深了别人又听不懂。
不过事实证明,他还是想多了。
在大量测试和使用数据的支持之下,根本没有什么需要发挥的空间。
以至于各个环节宣布通过认定的速度,比对应负责人签字盖章的速度还要快得多。
原计划从早开到晚的会,实际上只用了不到三个小时就没什么内容了……
于是,整个会场竟然陷入了令人有些尴尬的冷场当中。
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页所产生的莎莎声……
最后,还是负责整个定型鉴定的陆增武率先打破了沉默:
“常总,我看你们提交上来的工艺说明文件,写着预计最大年产量可以到将近200台?”
对于华夏来说,上一次能年产这么多发动机,甚至还是给歼6造涡喷6的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