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常浩南自己还是主编。
为此,第一期华夏科学院学报的发售日期,也比预期提前了差不多一个月。
实际上,尽管新期刊在刚起步的阶段基本都会在请大佬当主编站台,同时顺便让大佬发些论文上去以提高引用数量和影响力,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约稿而来的论文都是以综述为主。
一来是因为只要写综述的人足够有名,那么发表之后短时间内的引用量一般都会蹭蹭上涨,比同影响因子的普通论文快得多。
二则是因为对于有一定名望的学者来说,综述相对好写,也不涉及什么研究成果,毕竟高水平论文又不是什么大白菜,很难说约稿之后马上就能给你整出来一篇。
当然,其实还有另外一点。
就是即便对于大部分大佬学术大佬来说,“在自己担任主编的期刊上发论文”这件事,往往也很容易被认为是灌水,还可能招来学术对手的攻讦。
总之,像常浩南这样真把重量级成果当添头发出来的实诚人,已经不多了……
不过,摆在他面前的,还有另一个现实问题。
JCAS,或者整个华夏的学术期刊,现在都处在一個没什么人关注的状态。
而且,这年头也还没有后来那么多专精学术领域的媒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