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几乎所有高端的机械加工领域,都离不开涂层制造。
从机床刀具表面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的硬质耐磨涂层,到轴承外圆表面为了增强耐受力而进行的增厚处理,到航天器元器件表面用于减缓太空中巨大温差的热障涂层,再到常浩南眼下最急需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的耐高温腐蚀涂层,都需要同类型的技术进行生产制造。
在过去,国内能买到的多弧离子镀设备都是等级很低的落后型号,不仅镀层质量差,对于镀膜材料也有各种限制,因此这一类元器件大多数都只能直接进口,当然也买不到什么规格特别高的。
显然,老毛子那边是做过功课的。
用关键的电化学工艺交换电子战技术,这一波基本相当于互相取长补短。
实际上,跟很多刻板印象不同,苏联时期,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后的电子工业水平发展相当迅速,哪怕和美国的差距也基本在几年的水平上。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产业集中在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范围内,联盟解体之后几乎一点遗产也没给如今的俄联邦留下。
80年代末的时候是相差几年,经历了将近十年的完全停滞之后,到眼下的90年代末,相差的可就不止二十年了。
毕竟整个90年代都属于电子产业大爆发的时代,错过这段红利期,损失远不止纸面上的10年那么简单。
而电化学的情况则恰好反过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