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作美,现场的天气条件极佳,哪怕只靠普通望远镜也能清晰地看到两架飞机在空中的姿态。
按照之前的试飞计划,接下来是绕场两周的盘旋。
B方案中的盘旋角也更大,接近90°,并且还有两次滚转飞行。
尽管都不是什么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动动作,但对于现场这些观众来说,能看到第一架完全由我国研发的三代机起飞升空,就已经是被巨大的幸福感包围了。
上辈子已经看过很多次歼10首飞录像的常浩南并没有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空中,在绕场第一圈结束,基本确定飞行状况没有问题之后,他便通过对讲机跟试飞站那边实时了解起试飞员所反馈的情况来。
以及顺便指导坐在教练8上面的摄影师拍照片。
实际上,他一开始甚至想故技重施,再由自己上去负责摄影。
只不过想了想还是没提。
现在的常浩南跟一年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
当时他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技术人员,虽然算是展露过些许头角,但本身的价值终究没超出一个正常人的水平,上去飞也就上去飞了。
如今他怎么说也算是获得了一点小成就,恐怕就算提出来也不太可能被允许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