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所在业内一般直接被简称为国发动力所,根本不需要带盛京两个字,因为在最早的航空产业规划中,这里实际上是全国唯一一个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虽然后来随着三线工程等一系列事件搞得航发厂所遍地开花,但606所的地位倒是一直没被动摇过。
不过没被动摇归没被动摇,三四十年下来,大家在一些具体的业务方法也已经有了相当巨大的差别——
尽管随着一系列新的国军标文件发布和实施,华夏的航空产业已经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化体系,但标准毕竟只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
同一套国家标准之下,长期独立工作的设计和制造单位所形成的习惯和风格还是会产生天壤之别。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为苏(俄)设计局的苏霍伊和米格。
在十一号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已经习惯了米格飞机的601所和112厂在面对苏27的设计和生产资料时,发现二者在图样编号、附注内容,以及一些专业名词的缩略语上都不一样,哪怕是返聘回来的老同志,都很是花了一段时间才重新适应。
好在如今的苏霍伊在合作中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提供的技术文件在完整性和准确性上相比前世改善了不少,这才没耽误太多项目进度。
大洋彼岸刚刚成功并购了麦道的波音也正在面临类似的麻烦。
而至少在航空产业方面,华夏并不是美苏那种财大气粗且技术底蕴雄厚的国家,所以还是得优先集中力量、统一工作方式、减少内耗。
“好,那我这两天先让所里的同志们带他们熟悉一下情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