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0章 首飞前的最后准备 (1 / 7)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这个时候的常浩南,真的不在京航。

        由于川省本身就不是遭受水灾非常严重的地区,132厂的地理位置又比较优越,本身不太容易积水,再加上上级单位在最关键时刻送过去的一车息壤膨胀水袋,多种因素叠加之下,整个厂区受到这一波全国范围内洪灾的影响程度远远弱于之前的预期。

        十号工程的01架原型机甚至没有被转移到高处,只是经过计算之后,在总装车间内被稍稍支撑起来了一些高度,便完全躲过了内涝积水的威胁。

        因此,在雨势消退的大约半个月后,蓉飞就得以彻底消除水患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按照原计划准备试飞工作。

        而常浩南作为在前期地面测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的人员,自然也收到了参与首飞仪式的邀请。

        尽管对此早就有所准备,但真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那感觉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说华夏空军可以被简单粗暴地分为两个时代,引进苏27之前和引进苏27之后,那么华夏的航空工业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分成两个时代,而分水岭就是十号工程!

        作为第三代战斗机的优秀性能倒还在其次,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在全新的国军标体系下,华夏第一个独立自主走完从预研、立项一直到定型服役全过程的型号。

        即便这架飞机上面还有一些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也丝毫不影响其在华夏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

        在此之前,尽管也有歼教1、初教6和水轰5等脱离仿制苏联飞机技术路线的自主型号,但它们要么技术水平实在比较低,要么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并没能进入批量生产,总之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遗憾。

        而歼10,则是华夏第一次从始至终地打通了完整的航空工业链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