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宏教授的课题组已经为他们手中的项目困扰了许久。
从1992年起,他们就跟其它几个高校的同行一起,合作进行高精度螺旋锥齿轮加工的研究。
这是一种在高端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十分常见的零件,例如常浩南正集中力量摩拳擦掌准备攻关的涡扇10发动机和重型模锻压机,就都需要大量高精度螺旋锥齿轮。
由于空间形状结构复杂,其加工难度相当高,很长时间以来只能由从美国格里森和德国克林贝格进口的数控磨齿机来完成。
但进口磨齿机的功能受限,且很多种产品都被限制不能用于制造不说,生产中如果遇到问题,还要把数据传到机床生产厂家,由外方的技术人员来调整参数。
相当于华夏这边的厂家花费1500-2000万巨款买来一台机器,却只是在给外国供应商当操作工,不仅不能生产最紧缺的零部件,甚至连相关领域的知识都接触不到。
简直是明晃晃地欺负人!
因此,获得自己的数字化精密加工能力势在必行。
今年上半年,这个最初目的只是单纯针对高精度螺旋锥齿轮的研究被纳入了精工计划的范畴,并扩展成为了面向更广的“高性能复杂曲面数字化精密加工的新原理和新方法”。
获得了新的资源和经费之后,李志宏教授终于开始着手把传统“铣齿-热处理-研齿”三步法工艺中的最后一步改为磨齿,并在实验室环境中试制出了符合要求的成品,但却始终无法转入工业化生产。
该工艺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在于磨齿工序要和热处理工序进行配合,以修正后者过程中产生的变形误差,但磨削加工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磨削热,影响修正精度和后续的应力释放过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