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头脑风暴之后,常浩南终于想到了一种既可以缓解132厂内涝风险,又能够在抗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东西。
组合式防洪模块。
这个思路最早源自某些欧洲国家用的可装配式金属防洪墙。
不过那个东西一来成本高的吓人,二来组装起来非常繁琐,根本不可能在洪水来临的情况下及时安装到位,实际效果十分有限。
因此华夏这边在借鉴思路的同时,还进行了一些改进。
核心其实还是石块+沙袋那一套。
只是把石块换成了经过专门设计的钢制柱板结构模块,而沙袋则换成了内装高比例吸水材料的膨胀袋。
在地面上时,体积和重量都很轻,一个壮年男性甚至能同时搬运10-20个。
但是在抛入水中之后,几乎转瞬之间就能够吸水,形成密度为1/6-1.8g/cm、体积15-20升(跟沙袋基本一致)的阻塞物。
这个东西除了思路之外,关键技术有两个。
一是要对金属的结构模块进行流固耦合系统分析和动力响应设计,以尽可能小的重量实现足够的强度,避免被巨大的水压冲垮——这几乎是常浩南最拿手的工作,并不算什么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