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首先十号工程目前其实只有这么一架原型机,相关的其它辅助装备都还在研发过程中,要转场的话,麻烦恐怕会很多。”
“首先01号原型机现在连副油箱都没得用,考虑到降落时候还要留出一些燃料做备份,安全的转场距离恐怕不会超过1000公里,这个距离,往西是高原,AL31FN的高高原起降能力还没验证过,往南往东,洪灾风险比蓉城还大,那就只能往西北,距离又非常极限,总不能让飞机降落到民航机场去。”
“其次,就算转场过去了,当地势必没有维护保障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的能力,连高品质航油供应都很困难,以后要怎么把飞机弄回蓉城,这又是个问题。”
“而且,如果132厂真的被洪水所破坏的话,那就算把原型机给保留下来,恐怕给我国航空工业造成的损失也不会小。”
显然,这是个两难的局面。
说到底,面对这种级别的天灾,本来就不可能有一种万全之策,只能从中选择一个风险相对较小的。
在接下来的将近半个小时时间里,众人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想法,但总的来说都并不比杨宝树汇报上来的两种更加稳妥。
而常浩南始终并未开口。
实际上,在前几天刚从孙惠中口中得知那边的降水情况之后,常浩南就一直在思考能不能有什么解决对策。
防洪抗灾这种事,最有用的当然是水库。
其次是大型工程机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