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写论文,作者本人哪怕检查十遍之后交给另一个人,往往还是能找出新的笔误来。
此时,孙惠中正站在一面黑板前面,介绍着整架飞机的设计流程,而常浩南则破天荒地坐在下面,打开小本本记着笔记。
刚开始讲的时候,前者的语气甚至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
毕竟能像这样给大佬讲课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我先来介绍一下该型号飞机的总体设计流程,以及关键技术指标……”
“相比歼7F飞机,在5845mm位置之后的结构总体保持不变,而对前面进行重新设计,采用目前最前沿的DSI进气道和机头可伸缩式边条,可以保证在70°迎角范围内的可操纵性……”
“进气道设计点为:最大马赫数Ma=1.3;预压缩鼓包当量压缩半锥角为20°;高度11km并以此确定捕获面积,在Ma=0.7-1.1Ma范围内按发动机最大状态时的流量确定喉道面积,喉道马赫数控制在Ma=0.5-0.7……”
“考虑到我本人的技术水平比较有限,加上这一型号毕竟还是由成熟的现役型号改进而来,所以我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主要还是使用了比较传统的计算方法,比如在全机定常气动力的计算上仍旧使用了改进面元法,不过在计算DSI进气道的局部凸包型面曲线过程中,还是尝试了使用软件中提供的全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方法对N-S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随着台上孙惠中的介绍,下面的几个人,尤其是参与过一些实际项目的人纷纷开始奋笔疾书,一时间除了前者讲话的声音之外,就只有偶尔笔记本翻页亦或是打字时键盘敲击的声音。
由于之前缺少上台报告的经验,孙惠中的介绍多少有些主次不分,因此比预期的时间长了不少。
不过他最后总算还是把下面众人想听的东西都讲了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