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0章 调研江城!(4K) (4 / 13)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范文康委婉地解释了一下二人一开始不表态的原因,然后话锋一转:

        “这些低级别的地方企业,在93年以前,生产经营还是以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标为主,有些思路活泛的会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归根结底,还是在过去那套计划经济和封闭市场体制下运转的。”

        “92年7月份转轨之后,企业的经营逻辑发生变化,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直接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常总您也是理工科出身,学历还比我们高得多,肯定知道产业规模化带来的好处,这些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小厂,根本不可能竞争得过那些大型企业或者外企。”

        说完这些,他稍稍一顿,视线瞄向旁边的林保华。

        后者旋即会意,接着继续补充道:

        “除了文康同志刚刚说的之外,还有就是这些企业内部规模过于臃肿,您刚刚说觉得那家倒闭的啤酒厂效益很高,其实能在省城看见他们的产品只能说明卖的很好,营收高,但扣掉成本之后的利润还真未必。”

        “我们前两年去豫省的一个企业,甚至还不是县镇,是市级集体企业调研的时候,发现全厂职工一千九百百多人,只有七百来人负责直接参与生产,还有二百来人负责处理必要的行政事务,剩下的一千多号人,都是跟生产经营毫无关系的服务岗位,比如企业内部的派出所、机关餐厅、供销社、子弟学校、托儿所、电视台、医院甚至澡堂这些。”

        “就拿派出所和医院来说,都是企业内外分别有一个,相隔也就一里地远,但一个只管院里,一个只管街上,完全是重复建设,像是民警还有医生护士这些业务人员还好,重复也就重复了,但多一个部门就要多一套行政班子,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毫无必要的负担……”

        “还有就是管理方面了,人浮于事”

        话匣子打开之后,两个人也逐渐没了一开始的顾虑,给常浩南讲了不少他们过去工作上的见闻和经验。

        有些是他重生前就知道的,有些则是不知道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