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厂转过头去直接开展了一个“质量文化月”的建设活动不提,611所这边,对于进气道设计方面的排查速度比常浩南想的还要更快。
第三天一早他刚刚吃过早饭来到办公室,就接到了一个来自杨韦的电话:
“进气道和机体内腔之间的连接,找到了。”
“这么快?等我马上过去。”
几分钟之后,常浩南在一间设计室内找到了埋头在图纸堆里面的杨韦——
由于十号工程的设计开始于90年代初期,并且基本设计在常浩南重生之前就已经完成,因此自然没等到用上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机会。
现在611所已经开始组织部分人手从601和603所吸收相关经验,不过这种活注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所以还是得慢慢翻纸图。
“常工,我昨天确认了好几遍,歼10的进气道与机翼以及机体隔框等腔体并没有物理联系,就算这些部分里面残留了异物,也绝无可能被吸入进气道之中,所以我今天早上换了个思路,你看这里。”
杨韦说着指向了进气道入口附近的几个地方。
“二元三波系可调进气道为了保证各种工况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里面有几个球面单向活门,这个部件的制造流程是把弹簧、支架和活门安装到壳体内部之后直接收口,属于一个下线只后就不可分解的部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