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进屋之前,沈艺卿也嘱咐说,交谈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因此,常浩南直接长话短说,把自己准备在现有成果基础上,重新上马研发重型模锻压机的想法,以及目前国内的制造业,尤其是航空制造业对于模锻压机的需求情况讲了出来。
结果,原本拄着拐杖的手还有点颤颤巍巍的沈鸿眼睛里猛地就亮起了精光。
一提起模锻压机,他仿佛瞬间就年轻了二十岁。
“其实当年这个水压机之所以搞不下去,主要还是有几个地方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或者走进了死胡同,连续几年都没能取得突破,上级逐渐就没信心了……”
端起杯子喝了口水之后,他慢慢悠悠地开始给常浩南介绍起来:
“当时我们在液压、电气还有控制设备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不过最后主要是卡在三个地方。”
“一是国内对于本体结构的研究不够透彻,经验上讲,最适合超重型水压机的机架应该是板框组合式,美国的4.5万吨、苏联的两台7.5万吨,还有苏联出口给法国的那台6.5万吨,都是这种结构,但是对于结构计算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预应力钢丝缠绕结构,虽然理论上也能做到6万吨左右,但钢丝缠绕层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可靠性很差,尤其我们还造不出足够好的钢丝材料,就更加糟糕……”
“二是对于设备振动的研究不够透彻,我们在中试过程中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始终没办法彻底解决。”
“三是液压油,国内当时找不到符合要求的液压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