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数大佬之外,大多数人根本熬不到十几年后的产业爆发,早就转行了。
这种背景下进入学校,哪怕是燕大这种等级学校的本科生其实未必知道自己学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很多人只是单纯地习惯了努力学习,或者是根本不用努力学习就考了个很高的分数,然后顺势选了分数线最高的专业。
毕竟哪怕到了二十多年后的信息时代,高考考生对于大学专业的了解程度依然低到足以让高考报名和职业规划成为一个独立行业,更别提现在。
三个人其实也不过是大二的本科生,在此之前还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过所学所用之类的问题。
现在听常浩南这么一说,才第一次真切地有了些感受。
几人说话的功夫,电脑上正在运行的优化算法也到了尾声。
不过跟前面几次不同,并不是真正输出了什么东西。
“已经不用继续下去了。”
常浩南中止了程序运行并打开日志文件,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
“处理约束的办法有问题,所以没办法收敛,再怎么跑也不会输出有效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