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点头:
“当然看过。”
“理论上讲,把CKF算法应用到非线性观测方程中,就可以实现雷达注册偏差校正与目标状态预测,再结合最大似然估计,甚至可以做到批量处理目标数据……”
常浩南先是简单介绍了一下理想状态下的情况,这一点对于所有人来说都不难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肯定会出现一部分信号漏检的情况,区域内还会存在大量杂波,CKF算法其实并不会有那么好用。”
“所以面对这种现实情况,我们与其一味地想办法规避这些无关的第三方杂波,不如想办法利用它们强化对于目标的被动探测。”
“利用第三方杂波?”
常浩南身后的另一名工程师眼前一亮:
“我有个弟弟在潜艇部队服役,听他说冷战中东西双方的核潜艇有一种战术,就是在已知位置上布设一颗水雷,然后在特定时间引爆它,利用水雷爆炸产生的声波,对整个区域内的目标进行一次不会暴露自己的主动声呐探测,效果要比纯被动声呐好得多。”
有人能以这样的方式把他的思路类比出来,倒是让前者有些意外:
“没错,你说的这个水雷,就是我们这里面的第三方信号源,它可以是一部民用气象雷达、一个信号塔、甚至是区域内其它友军或者敌军发射的雷达波,都行,但这个信号越强、越规则,效果就会越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