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圆环工程能顺利落地,就是托了海湾战争的福。
这一点在军工系统里浸润多年的常浩南自然也懂。
不过其实他心中就正好有个合适的名头,只不过时间方面有点紧:
“王院士,不知道咱们现在生产这种相控阵雷达天线的效率如何?”
“不是很快。”
王晓模非常干脆地交了底,他现在已经真正把常浩南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来看待了:
“半导体元件本身的生产其实还好,因为可以和其它雷达通用,所以有一些储备,但对T/R组件进行封装需要用到高硅铝合金,现在我们只能通过人工铣削的办法进行加工,产量和良品率都一般,像你刚刚说的天线结构,两大两小4面阵,至少要5000个组件,那怕是得半年时间才能生产出来,再算上总装和调试……8-10个月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嘶……”
这个答案确实有些出乎常浩南的预料。
不过话说回来,97年的电科集团竟然能靠自己把这玩意造出来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并且这个产能问题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华夏2006年就有了第一种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空警200,但直到2016年才批量装备第一种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歼16。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