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在场所有人都多了二十几年经验的常浩南对此倒是了解的更多一些:
“拖引干扰一般都会结合假多普勒频移干扰以及多普勒频移闪烁干扰这类专门针对PD雷达相参积累技术的移频干扰功能,让雷达速度跟踪波门在两个干扰频率之间摆动,无法稳定捕获真实的目标速度和位移,也就不能单靠对比积分数据克服干扰效果。”
“但如果这样的话……”
常浩南的解释并没有完全消除徐洋的疑惑:
“那个吊舱的恐怕要非常大才行,耗电量也要相当惊人,不论是用行波管移相放大器还是用数控移相器实现载频移频,都不可避免会因为谐波电平过高而降低有效干扰功率,另外这两个东西的小型化目前也比较难。”
郭林摇了摇头:
“确实不小,但其中大部分空间都用来容纳了一个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用于电子干扰设备的地方不算大。”
此时常浩南注意到会议室外面已经多了不少人影,显然压轴进场的大佬应该要出面了,于是赶紧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总结:
“不管怎么说,徐研究员刚刚说得也有道理,所以我们研究这个战利品的核心目标就应该是搞明白它如何实现对PD雷达的有效干扰,并且尝试对其进行仿制和改进,最好能装备到我们自己的飞机上面,歼8C两个发动机的36kw供电功率还闲着一多半呢。”
实际上,关于这个吊舱,常浩南在听到郭林的描述之后就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打下来米格25这件事情是他重生以后带来的蝴蝶效应之一,并无前世的经验可供参考,但这个干扰吊舱的效果听上去很接近经常被挂在苏27翼尖上面的那两具L005S主动式电子对抗系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