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架即将完成总装的原型机则还是最开始的设计。
也就是说,杨韦已经注意到了那六根原本只是用来结构补强的加强筋,实际上还可以发挥整流拉涡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进气道抖振,保证严苛条件下的进气稳定性。
并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了。
只不过他毕竟无法预测未来,所以在更改原型机设计这方面,显然要保守一些。
尤其这还属于一个锦上添花的部分,优先级肯定要低于保首飞节点。
后面和试飞过程中提出的其它改进内容一起,等到制造03号原型机(02是静力验证机,不用作试飞)的时候再一起用上就好了。
“这毕竟是未来的趋势嘛。”
杨韦点了点头承认道:
“不过你那篇论文确实给了我不少启发,否则计算结果也不会跑得这么顺。”
“只是可惜,十号工程立项的年代比较早,绝大部分设计资料都是纸质的,想要完全实现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就只能等下一个型号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