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5章 自主航空工业的新起点(二合一) (2 / 10)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标准化,是科学的基石,也是科学的浪漫。

        “航空发动机的气动稳定性是指从气体动力学出发,不考虑发动机结构强度等因素,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相对于干扰的保持能力……”

        “由于高性能压缩部件的最高压比点和最高效率点与稳定边界非常接近;而为了保证其稳定工作,喘振裕度的设定使得压缩部件可以提供的增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浪费了发动机的设计潜力……”

        “对于压缩部件,在图1.3所示的特性图上被划分为稳定工作区域和非稳定工作区域,其分界线可以被定义为喘振边界……”

        “影响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降稳因子种类繁多,对发动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有的降稳因子使压缩部件的共同工作线提高,有的降稳因子使压缩部件的稳定边界下移……”

        常浩南把一张压缩部件特性图投影到幕布上,手中拿着一根长教鞭细心地介绍着,而下面的十名专家也都在奋笔疾书,细心地记录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为此,我分析并统计了过去发生过的大量发动机失稳故障,在评定规范中总结了16类降稳因子,分别是压力畸变、温度畸变、冲击波、阵风、雷诺数变化、接通/断开加力、非定常热传递……”

        “考虑到降稳因子种类繁多,我根据影响发动机喘振裕度的机理将其分为四个大类,分别建立其对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数学模型:稳态类降稳因子、动态过程类降稳因子、进气畸变类降稳因子、统计类降稳因子。”

        “对于前三类降稳因子,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估;对于第四类降稳因子将主要采用统计规范值来评估,下面我将重点针对第三类,也就是进气畸变类降稳因子的评定给出详细的工程方法……”

        如果是刚刚重生过来的常浩南,想要把这样一套相当复杂的标准,哪怕只是标准的一个部分给讲明白还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这几个月,尤其是加入八三工程以来,他过去在工程经验方面的短板得到了强化,因此对于一些略显晦涩的内容,也可以游刃有余地用算例或者图例的方式进行解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