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江看着前面常浩南一直保持着一动不动的姿态,有些担心地询问道。
“没关系,我感觉很好,只是第一次以这个角度上天,感觉有点……新奇。”
很快,歼教7在一万一千米的高度突破了音速,刚刚在高亚音速时候的振动瞬间消失,飞机也变得平稳下来。
“注意后视镜,原型机在比我们稍低的位置。”张九江提醒道。
常浩南举起挂在身上的照相机对准右侧,时刻准备按下快门。
张九江不愧是全军最好的飞行教官之一,对速度和位置的把控炉火纯青。
在他的操纵下,两架飞机之间的相对速度只有大概10公里每小时左右,歼教7甚至还做了一个平稳而缓慢的桶滚机动,给常浩南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拍摄机会。
……
半小时后,两架飞机平稳落地,常浩南下到地面,把手中的照相机交给了早已经等在停机坪旁边的杨奉畑。
照片被迅速导入到旁边的电脑里,准备跟常浩南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