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原因当然非常复杂,既有技术不足的影响,也有非技术因素的问题。
比如1997年1月,刚才提到的那架04号全状态原型机转场到阎良时,降落跑道的尽头正在整修,因此挖出了一道沟,而塔台竟然对此并不知情,飞行员则因为当天能见度很差未能目视发现,最终导致飞机起落架折断,冲出跑道后撞到一棵树上完全损坏。
随后赶制的05号原型机又在1999年因为发动机故障在空中起火坠毁,两年内损失两架原型机,再叠加04号机损毁造成的试飞进度缓慢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八三工程的下马。
当然,这都是上一世发生的事情了。
而这一次,常浩南有信心让这些遗憾不再出现。
“小常同志,杜教授说的没错。”这次说话的是周司长:
“八三工程对于你来说应该只是个开始,我们期待你能为我们华夏国防工业的进步发挥更大作用。”
……
当天下午,蓉城611所中,坐在办公桌前的卢育英意气风发地拿起听筒,拨通了京航大学杜义山教授办公室的电话。
就在昨天,包括611所、西北光学仪器厂、黎阳发动机公司在内的9家单位经过讨论之后,一致看好两种歼7F型号的外销前景,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摊十号工程的项目风险,因此决定共同筹集6500万元人民币支持新型号的研发工作。
这相比他之前开会时所说的5000万经费多了足足30%。
在眼下这个国防科研经费还并不充裕的年代,有了钱,就是有了底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