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无奈,但华夏航空工业的基础就是如此。
“一步步来嘛,我们国家的基础相比起来确实是薄弱了一些,但只要不放弃追赶的步伐,就总有一天能把这些差距统统弥补起来。”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卢育英几乎是下意识地想到了在京航大学见到的常浩南。
如果说之前还带着那么1%的将信将疑的话,那么现在看着手中的这份报告,他已经完全确信,对方就是那种能以一己之力推动技术进步的绝世天才了。
“下一步就是制造原型机,然后准备试飞了。”
卢育英志得意满地说道。
“可是卢总,咱们这个项目的经费……已经快要用完了。”
旁边的工程师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因为这个歼7新改型并没有找到启动用户,所以到目前为止的研发经费都是611所自己挤出来的,搞搞纸面设计和风洞试验还勉强够用,但要想真的造一架飞机出来就是杯水车薪了。
“没关系,今天下午有一场咱们所和附近兄弟厂所各项目负责人的研讨会,钱的问题,我来解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