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山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之后重新戴上:
“只是这种内部材料,能看到的人就很少了。”
“没关系杜老师。”常浩南笑了笑,用毫不在意的语气回答道:“我之前就跟您说过,我认为咱们华夏航空人的价值,不是通过论文体现出来的。”
带着系统重活一世,他怎么可能满足于博取一点学术圈的虚名。
想办法尽快接触到更高档次的项目、获得更多资源,帮助华夏航空工业,乃至整体工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才是最优先需要考虑的事情。
论文对他来说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之前那个歼7的改进设计,说破天也就是个二代半水平的改进型,况且只是个课程设计作业,所以才需要利用期刊的影响力来让别人看到。
而他今天搞出来的这个工程模型的意义和重要性则完全不同。
完全可以依托正在推进的新舟60项目,作为“先进经验”被内部推广。
这个份量可比一篇论文大多了。
要知道,这类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工程模型,即便是在波音、洛马、罗罗这样的大公司,也绝对是不会随便对外公开的秘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