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院士扶了扶眼镜,语气审慎地发言:“栗亚波教授的工作,创新性和工程价值毋庸置疑。但我们必须严格审视其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独立性。”
“他最重要的几项成果,如‘驺虞’的某型自适应流控系统算法,以及几种关键热防护材料的智能设计平台,都是作为常浩南院士主持的重大项目下的子课题负责人完成的。其个人独立贡献的权重,以及领导大型独立科研团队的能力,还需要更充分的证据来支撑……”
这番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与会者的顾虑。
会场内响起轻微的议论声。
当然,尽管对工作独立性的质疑合情合理,但其实谁都清楚,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
而是老生常谈,而又不得不考虑的师承问题。
杜义山仍然在世,而其弟子常浩南又同为双院院士。
如果栗亚波今年也进入工程院,那么杜义山的头衔将大概率会留给同样具备参评资格的刘洪波教授。
而考虑到这三位的年纪,一门三院士的情况将会持续几十年。
相比之下,如果等杜义山去世之后,再提名栗亚波进入工程院,那么就过渡就会顺畅很多。
反正栗亚波还年轻得很,实在不差个把年的功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