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身后的墙壁上,大屏幕陆续显示出一系列复杂的结构图,以及密密麻麻的数据曲线。
一张张一幅幅,全都是六院过去的辉煌成绩。
但从图片刷新的速度来看,应该全都不是今天这场研讨会的主题。
“有关‘信标’中继基地的相关文件,同志们应该都已经看过了。”
李仁平双手撑在讲台两侧,声音饱满而洪亮:
“这是国家面向下一个二十年所提出的太空战略基石,也是我们这一代,乃至包括我们下一代在内航天人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七十多岁的小老头,愣是表现出了几分意气风发的感觉。
不过,也理应如此。
从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卫星,到如今的月球车和空间站,华夏航天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的辉煌之路。
但横向对比,总归是跟在别人后面走的。
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