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帝国的腹地建起一个能力至少在平均线以上的情报机构,谁敢说他不是组织天才呢?
可现在,他又回到了自己工作生活多年的帝国,而且是以俘虏的身份。
这特么是什么地狱笑话!余连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杨希夷却又道:“如果你要自责的话,却是大可不必。你要知道,赛约长官和拉尔参谋长,可是眼睁睁地看着远征舰队主力全灭的。可是,他们还是凭着士气低落的孤军,拖住了帝国大量兵力,迫使帝国花费大量的运输资源和大半年的时间来调兵遣将,这确实为我的行动客观创造了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我因此启动了瓦特海姆和梁山的秘密基地,也在帝国繁忙的运输线上四面出击,自然取得了相当的战果。”
“归根结底,战争这种事情,从来就不能以一处孤立战局的变化,而随意评价的。即便是用最苛刻的评价来说,他们也做到了所有能做到的一切。作为军人,又还能要求什么呢?”
杨希夷之前对逝去的赛约中将非常不客气,但现在一转言却又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突出的表示一个冷静中立严谨了。
杨希夷沉吟了一下:“至于突围出去的部队,在马洛温少将的带领下,反而是灵活多了。不管游击战的精髓是在游还是击,其作战规模其实是取决于指挥官的能力上限的。”
余连当然明白这个意思。
十万大军化整为零分别突围潜伏游击还有保持作战配合,这样的操作不是赛约长官他们能做到的。
可现在,能够突围出去的部队,自然都是守军中最精锐的一批,人数少目标就小,行动起来反而更加机动灵活。另外,几乎所有的灵能者也都成功脱身了,某种程度上这也保证了剩余部队的一定攻坚能力。
更重要,人数少了,马洛温少将便能指挥得过来了,反而能坚持得更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