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1章 中东市场的高额回报 (3 / 6)

作者:水下野鱼 最后更新:2025/7/2 12:46:28
        香港制造业或许未来会没落,但在未来十几年还是越来越强的,在80年代,香港制造业对外投资曾经进入过全球第五,也震惊了欧美不少政商界,让香港经济成为了不少海外大学研究的对象。

        如果不是人口太少、加上地产经济绑架、以及被内地工业的虹吸,那香港的未来工业,不低于新加坡,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不过即使如此,十几年的时间也足够了,人生也没多少十几年,即使是国家之间,十几年的关系也算很长了,一切都在变化,一段时间有益,也就行了。

        恒生银行很快便开始对香港的很多工厂进行了考察,本身在这个经济萎靡的时代,银行工作人员工作也不怎么忙,于是全方位的投入进去,不少陷入资金困难的企业,很短时间内便获得了银行的资助;

        如果业务还行的,则继续正常发展,业务不行的,则进入勉强维持的状态;

        同时,长兴实业与长兴金融公司的各个代表,也开始走访一些香港有点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如果有合适的,也会投资,另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些资金之外的支持,比如直接的订单、贸易公司的新客户介绍、技术层面的升级等等;

        最重要的是,将这些企业拉到自己集团的左右翼之下,以后改开之后,便可以一起引导进入国内,从而实现利益更大化,可以适当避免因为未来香港房价股价暴涨,使得这些资本放弃制造业,那也是颇为可惜了。

        能够在香港闯出一番事业的工厂负责人,都是有一定能力的,这些人之中,只要去了内地,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与政策,那绝对也是可以再做出另外一番成绩。

        在恒生银行与长兴集团的合作之下,香港的中小微制造业企业也都迎来了一定的希望,就算亏损,但只要资金链暂时能够稳住,那也是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的。

        杨文东也知晓第一次石油危机不会有很长时间,香港制造业还是能够熬过去的,自己也是借着这个机会,整合一下有能力的,再给予支持,然后大家一起成长,壮大香港的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产业;

        未来十几二十年内,会是电子产业的黄金时期,在90年代中之前,大陆对于电子产业的吸引力还是不太够,这段时间韩国、湾湾以及部分东南亚才是电子产业的聚集之地,那未来这段时间,自然也可以是香港;甚至未来还是有机会抢到一部分高端电子产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