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26章 百年基业的打造 (4 / 6)

作者:水下野鱼 最后更新:2025/7/2 12:46:28
        香港虽然在经济上“自由”,不需要给英国上交税收,但实际上可操作的方法多了去了,最简单的模式就是香港的财政资金可以购买英国国债、储备英国外汇储备,或者一些金融手段等等;

        另外就是香港内部的很多基建项目,如水库、修路、公共建设等等,这些都是主要给英资的,资金最终还是流向英国财阀,只有少数会给华资,不是因为心好,而是为了美化“华英公平”,且承包的华人公司,也都是投靠过去的为主。

        郑志杰道:“是的,在香港这一块的确会这样,但我们也可以考虑在海外投资一些基本的车基建,比如港口、大桥、或者一些其他方面的基础配套措施;

        这些生意的确比不过香港的地产,但胜在稳定,而且即使我们对香港再有信心,也不能将所有鸡蛋全部放在这里,而其他地方的房地产,除了新加坡,其他的我们也很难有绝对的把握会一直上涨。”

        “你这么说有道理,我们也不能一直只做地产行业,适当的基建也的确有必要。”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因为知晓未来,杨文东才敢在香港与新加坡大规模投资房地产,在知晓未来的情况下,地产收益肯定会比一般的港口强,单说经济收益,香港的一个货柜码头也是比不过未来的海港城的。

        但香港之外,即使是新加坡,他也只能说大概收益会不差,新加坡面积也不算小,哪些地方收益比最高其他连他也不清楚,这种情况下,可就未必比的过一些核心基建了;

        当然,核心位置的基建也比较少,这种地方一般人也是很难有机会参与的。

        郑志杰接着说道:“杨生,我考虑的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集团在未来的长期考虑,不能将资金都放在风险很高利益很高的地产上,也需要适度的投资一些低风险稳定收益;

        这样一边没风险有稳定收益,这是我们集团的基石,另外一边则可以适当的进行高风险投资,获取高额收益。”

        杨文东笑道:“从风险角度来说,的确很不错,同样我也看好这些行业的长期稳定性,或许几十年后乃至百年后,都是能有长期稳定收益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