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宇听完后,道:“建医院、中小学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东哥,虽然我们之前也以你或者长兴集团的名义做慈善,但基本上都是消费性的慈善,花完钱就没了;
虽然这本身也是好事,能救人帮人,但对于你或者长兴集团没有足够的长期名气效应,站在你的角度,还是建学校、医院甚至图书馆要好的多,至少未来几十年这些建筑还在。”
自60年代初,长兴集团成为香港一方霸主之后,出于社会责任以及名气需求甚至是老板个人意愿,便开始了对外适度的慈善业务,比如帮助寮屋人群就业、提供适度的生存食物水源等等,甚至后续有难民入港,只要是华人,长兴集团也都会适当帮助一点;
在前几年,香港经济发展较好,寮屋很多人脱困,大部分市民也基本上能吃饱了,长兴慈善基金会便开始转向帮助一些残疾人、绝症家庭、孤寡老人的帮助等等。
这些所为也在多年来帮助了很多香港贫困家庭,可都是一次性的,帮完了也就完了,除了被帮助者,其他人估计也不会知道这些事,这对于想“留名”来说,就不划算了。
“所以现在的确是个不错的机会。”杨文东笑道:“戴麟趾要回英国了,在走之前,想做出一点最后的业绩;
我们这边如果没有港府的授权,建学校、图书馆这些也不现实,这个合作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
其实就算没有容积率的交易,这个合作也不亏,反正自己集团每年都是有对外慈善指标的,不管用来做什么都得花出去,这是大集团的社会责任之一。
苏依依道:“那建出来的学校或者图书馆,名字就由我们来定?”
“对,你觉得什么名字好?”杨文东反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