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今天码头的工作总量已经达到总规划的60%,未来十天的时间,会逐步的增加至最大吞吐量。”葵涌码头的负责人王浩林汇报说道。
杨文东问道:“最大吞吐量,一天多少个集装箱?”
王浩林道:“大约450个左右。”
“450?看起来也不多啊。”杨文东问道。
王浩林道:“是的,其实在港口基建这一块,我们准备的足够了,数量限制还是因为各类起降设备、人工控制能力因素;
我们的港口设备龙门吊已经是定制的全球最新设备,但这种设备也才出现几年,未来应该还会有真很大的进步空间,另外人员方面,也是新人,这些等以后工人熟练了,制作一套标准出来,速度也可能会快很多。”
“行,不管是设备还是人员,都盯着海外同行,有什么进展的话立刻告诉我。”杨文东又道:“能够增加运输速度,不仅仅我们能够赚钱,对香港的制造业帮助也会很大。”
香港的工业还是以轻工业为主,去搞什么龙门吊不现实,杨文东也不打算参与,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购买最先进的设备就行了;
甚至就算真的看好,这种太专业的领域,他也顶多投资,而不是自己参与,比如未来内地如果有这种企业,那自己就可以投一笔。
“是,杨生。”王浩林答应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