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泽涛道:“杨生,做集装箱需要大量的优质焊工,在香港很难找到这么多人,如果在香港建厂的话,那就只能从湾湾挖人了。”
杨文东不在意的道:“没事,就直接挖人,住宿什么的都安排好就行了,这点成本没什么,该需要挖技术人员,那就是从日本欧美挖也行。”
只要做的不是最低端的工业,多一点海外高工资的技术人员或者工人,影响不大,毕竟竞争对手可都是这样的工资。
“好的,”魏泽涛答应道。
杨文东又问:“那钢板进口这一块,有问题吗?”
魏泽涛回道:“应该没问题,香港也有很多钢材需要进口,特别是建筑钢材,从内地、日本的都有,板材类的可能比较少一点,但港口那边肯定是可以进口的。”
“那行,先去做一下前期调查,然后给一份总结给我。”杨文东又道。
魏泽涛答应道:“好的。”
三天后,魏泽涛带着一份文件,再次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
“杨生,这是我最近调查的资料。”魏泽涛递上资料后,介绍道:“集装箱的产业,在欧美很早就有了,早年是在火车上使用,后来一名工程师想到了将它放在船上,然后经过多年的测试、运营,才有了现在的集装箱产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