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他现在也投资码头了,也的确更需要黄埔。”包玉冈点点头道:“不过港口码头可是英资的襟翼,真的想收购,那难度恐怕非常大。”
“就看杨生如何应对了,他现在也有足够的底气与港英对耗了。”旁边人也道。
包玉冈笑道:“也对,这就是掌握就业的好处,他要是不满,迁移部分工厂走了,几千上万人失业,港英政府头都得炸了。”
港岛北角:
李嘉成看着手中报纸,笑说道:“跟我猜测的不错,当杨文东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想办法吞并英资公司,这些英资掌握了太多优质资产,本身的管理却很差,也不配有这个财富了。”
“你还真是懂杨文东啊。”庄玥明挺着8个月大的肚子笑说道。
李嘉成摇摇头道:“不是我懂杨文东,而是我懂资本家的心态,规模大了之后必然要扩张,其实杨文东算是华资之中最不急着吞并英资的,因为他的资本可以向海外扩张,我们其他华人就没这个条件;
只是杨文东正是因为海外的成功,使得规模发展迅速,现在反而是第一个对英资下手了。”
“那你在想什么?”庄玥明又问道。
李嘉成笑了笑道:“我也看中了一些英资公司,不过没有金门那么大,这些也都持有不少空的货仓,现在价格很便宜,只要我收购成功,那等到未来地产市场恢复,利润会在十倍以上。”
“你就不怕?你认为的失败?”庄玥明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