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华回答道:“是的,今年4月份就会交付。”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行,等4月份交付后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没有的话,可以继续下订两艘,条件与价格跟之前差不多就行了。”
“好。”郑玉华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说道:“也去日本银行问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合作机会吧。”
虽然他也知道自己借债太多了,但未来的机遇实在是太难得了,不说船只运营,现如今1000万美元的船只,等到了中东危机爆发就能价值三四千万,啥都不做就能转手赚3倍的钱,要是用了杠杆那就是十倍。
当利润有了300%的时候,资本家就敢冒着绞刑去做了,而现在,却几乎没有风险,因为他的存在不可能影响中东危机,且全球对于航运需求也是一直在上升的,就算没有中东危机,自己也只是少赚一点罢了。
“没问题,我会去日本一趟,拜访一下当地的银行。”郑玉华也只能答应道。
她也知道老板是非常看好航运市场的,只是再看好,现在这样的投资还是太激进了,从风险角度来说,纵然一个市场长期会一直走好,但不代表就会稳步上升。
更常见的反而是波折性的上涨,忽高忽低,而如果低谷期过长,那对于杠杆用的较大的玩家,就可能是致命的。
杨文东又说道:“那就这样吧,后面正常做生意就行,之前的二手船只,还要继续收购,但太破的还不行,至少还要能够运营七八年到10年的。”
虽然中东危机之后缺运力,但毕竟不是大规模海战时期,船只还是有点要求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